日本新政府經濟“闖關”挑戰(zhàn)重重

2025-10-30 10:50:13 作者:陳益彤

日前,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在臨時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首相指名選舉中均勝出,當選日本第104任首相。當前,日本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從內部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面臨兩難,物價持續(xù)上漲,民眾生活承壓;從外部看,復雜國際局勢威脅日本賴以支撐的對外貿易環(huán)境,日美關稅談判雖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后續(xù)落實仍存在不確定因素。經濟問題成為高市政府必須面對的首要課題,有觀點認為,當前經濟政策難以化解日本經濟面臨的結構性矛盾,施政效果有待檢驗。

潘妮妮:從施政演說看日本新政府——充滿煽情,一切照舊

控制物價上漲效果存疑。日本總務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日本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xù)48個月同比上升。今年1月至7月,日本核心CPI漲幅連續(xù)7個月保持在3%以上。高市早苗在施政演說中指出,其內閣首要任務就是應對民眾面臨的物價上漲問題。具體舉措包括在本屆國會期間取消臨時汽油稅、提供嚴冬期間的電費和燃氣費補貼以及提高個稅起征點等。有觀點認為,取消汽油稅等減稅政策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脹,與其政策目標自相矛盾;還有經濟學界人士指出,鑒于當前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持續(xù)高企,能源措施對高物價的改善效果難以持續(xù)。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質疑其措施細節(jié)不夠,看不到控制物價上漲的任何具體措施。

新經濟路線前景堪憂。據日本媒體報道,新政府將設立“日本成長戰(zhàn)略會議”,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實現增加國民收入、改善消費信心和增加稅收的良性循環(huán),現行“新資本主義實現本部”將被廢除。該機構是岸田文雄擔任首相時設立,在日本實現“增長與分配的良性循環(huán)”目標進程中發(fā)揮了一定作用,石破茂政府時期得以延續(xù)。高市早苗主張利用國家資金,對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戰(zhàn)略領域進行大膽投資,推進“地區(qū)未來戰(zhàn)略”,支持跨地區(qū)開展業(yè)務的龍頭企業(yè),并呼吁向地方大規(guī)模投資。不過,如果再將高市早苗倡導的對防災、糧食和能源安全等投資全部納入臨時國會的經濟刺激方案,政府財政將難以支撐其經濟路線。還有觀點認為,所謂“成長戰(zhàn)略”不過是又一種形式的財政擴張,最終恐將重蹈安倍政府增長戰(zhàn)略受挫的覆轍。

對美交涉恐加劇財政負擔。日美首腦會談成為考驗高市早苗外交手腕的最直接舞臺,高市早苗決定通過購買美國大豆、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及大米等展示積極合作意向。據報道,特朗普政府有意要求日本將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由2%提高至3.5%。當前日本政府計劃通過補充預算將2025財年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2%,但資金來源尚無著落,如果該數字增加至3.5%,將再給日本財政帶來10萬億日元的重壓。岸田文雄執(zhí)政時期曾提出通過增稅填補缺口的方案,因黨內強烈反對而擱淺。高市政府若在未確保資金的情況下強行提高防務預算,勢必增加國債發(fā)行量,推高長期利率,引發(fā)日元貶值與市場不穩(wěn)。此外,在日美談判成果中還有5500億美元的投資仍屬“懸案”,如雙方對投資理解仍不一致,美方強勢要求日本政府“真金白銀”足額投資,將給日本財政帶來更加嚴峻的考驗。

日元貶值疊加物價上漲恐成為常態(tài)。高市早苗此前在接受采訪時稱,政府應該對貨幣政策負責,雖然具體政策工具的選擇權仍歸屬日本央行,但政府應確定政策方向。市場普遍認為,高市早苗主動干預式的表態(tài)將使日本央行在10月份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以評估高市政府立場,避免雙方發(fā)生沖突。如日本央行加息預期下降,日元恐進一步貶值,從而推高進口物價,致使國內物價高企,損害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高市內閣的農林水產大臣鈴木憲和近期對其前任小泉進次郎釋放儲備米的舉措表示質疑,批評其通過釋放大量庫存降低米價的做法,并認為按需增產是最基本原則,希望通過減少市場上的稻米供應,防止米價下跌。然而有經濟學人士擔憂,如果大米產量不增,再次出現需求誤判,有可能再度引發(fā)搶購和漲價浪潮,“大米危機”可能卷土重來。

在日本經濟局面錯綜復雜、內外形勢嚴峻、民眾生活承壓的背景下,高市政府在施政計劃中展現了對經濟問題的高度重視。但截至目前,其提出的經濟政策并未獲得市場和經濟界人士的普遍認可和積極預期。在質疑聲中,其政策能否真正化解當前日本經濟面臨的結構性難題,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