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公司增配權益資產 “固收+”加出收益新彈性

2025-10-17 12:04:50

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xù)活躍,主要指數震蕩走高,市場信心有所增強,增量資金逐步入場。隨著權益市場“賺錢效應”凸顯,銀行理財資金蹄疾步穩(wěn)進行布局,將權益市場作為對沖低利率環(huán)境下固收資產收益壓力的利器。

從產品端來看,理財公司的權益布局在顯著提速。除了權益類和混合類理財產品發(fā)行規(guī)模增加外,利用“固收+”策略,在固收類產品中搭配權益類資產和衍生品,成為行業(yè)更廣泛采用的方式,以此實現權益增配并貢獻收益新彈性。

梳理各家理財公司2025年上半年理財業(yè)務報告,截至上半年末,全市場32家理財公司穿透后的權益類資產總投資規(guī)模超過6000億元。下半年以來“固收+”含權產品供銷兩旺,助推理財公司一面借道資管產品積極參與資本市場,一面加大直接投資力度。業(yè)內人士表示,增加對權益市場的直接投資和權益投研能力的提升,如同硬幣的一體兩面,為了更好適應直接投資需求,理財公司應進一步推進權益投研組織建設和框架搭建。

含權理財產品供銷兩旺

“三季度以來,我們順應客戶對含權理財產品踴躍申購的趨勢,增加了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币患夜煞菪欣碡敼镜臋嘁嫱顿Y經理表示。

從業(yè)內獲悉,受益于權益市場亮眼表現,含權理財產品正吸引增量資金涌入,例如招銀理財“全+?!倍嗖呗援a品系列9月25日保有規(guī)模突破3000億元,服務客戶超240萬。

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來,華夏理財、中郵理財、民生理財、青銀理財、杭銀理財、高盛工銀理財共發(fā)行13只權益類理財產品,去年全年僅發(fā)行了2只。在今年新發(fā)的權益類產品中,被動跟蹤指數的理財產品成為主流。

今年以來,多家理財公司表示,將通過直接投資或以間接方式持續(xù)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通過布局指數策略、指數增強策略等各類含權類理財產品,進一步支持資本市場發(fā)展。

“我們以ETF為主要權益投資工具,同時輔以個股直投、配置其他基金及委托投資。去年以來,ETF已成為理財公司布局權益市場的重要手段。在選擇ETF時,我們重點考量估值水平、市場風格以及對后市的展望,目前以大盤價值類ETF為主。”上述股份行理財公司權益投資經理介紹道。

“純權益類理財存續(xù)規(guī)模占比一直較低。純權益類理財要求權益?zhèn)}位大于等于80%,在市場向下反轉后,減倉壓力大。所以權益團隊捉襟見肘、客戶風險偏好低的銀行理財,發(fā)行的多是混合類、‘固收+’產品?!敝刑┳C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解釋稱。

多位銀行客戶經理表示,對于能夠接受波動的投資者,在股市回暖行情下,他們會建議客戶考慮股債結合的“固收+”產品,可以享受到權益市場上行帶來的紅利,在穩(wěn)健的框架內提升收益彈性。此舉得到不少理財客戶認可。

增配權益意愿增強

“本輪含權產品的資金流入主要來自存量客戶。值得欣喜的是,他們開始愿意在理財公司配置凈值波動較大的產品?!鄙鲜龉煞菪欣碡敼緳嘁嫱顿Y經理表示,市場波動已成為常態(tài),客戶對市場風險、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的認知顯著深化,以往固收類理財產品短期下跌就可能引發(fā)投訴,如今客戶更趨理性,甚至會在低位補倉、高位止盈,投資行為日趨成熟。

業(yè)內人士表示,以往,理財公司參與權益投資,較大的制約因素來自客戶端——客戶對凈值波動的接受度低,普遍追求低波穩(wěn)健。隨著客戶對含權產品的認知逐漸增強,理財公司開展權益投資的基礎日趨堅實。

根據理財公司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上半年末,全市場32家理財公司穿透后的權益類資產總投資規(guī)模超過6000億元。這一規(guī)模有望進一步增加。

戴志鋒表示,今年8月以來,混合類、“固收+”等含權理財發(fā)行量顯著提升,預計隨著理財規(guī)模的穩(wěn)步增長,理財配置權益規(guī)模將有穩(wěn)步抬升,保守測算2025年下半年以及2026年全年合計將有超千億元理財資金增配權益市場。

理財公司配置權益類資產的形式也在不斷豐富。今年以來,工銀理財、中郵理財宣布參與多家港股上市公司IPO基石投資,光大理財也參與了IPO網下打新,標志著理財公司正式以A類投資者身份參與網下打新。

工銀理財表示,該公司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系列產品,采用港股IPO投資策略增厚收益,重點關注科技創(chuàng)新、先進制造等國家重點產業(yè)領域港股IPO項目投資機會。

今年以來,理財公司也在加大力度,密集調研A股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已有26家理財公司參與調研上市公司,調研上市公司數量合計近1800家,調研次數超過2150次。從被調研公司類型看,科創(chuàng)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的占比過半。寧銀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杭銀理財、匯華理財、建信理財、工銀理財等保持較高的調研頻率。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認為,理財公司含權類理財產品擴容與對上市公司調研積極性提升之間存在聯(lián)動關系:含權產品發(fā)行規(guī)模擴大,會催生對上市公司調研的需求;調研深度與廣度的提升,又能為含權產品篩選高質量投資標的提供核心支撐。以調研數據為支撐的動態(tài)調倉策略,能夠催生出更多復合型理財產品,有效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資產配置需求,進一步豐富銀行理財的產品矩陣。

推進直接投資能力建設

從投資模式看,目前,理財公司仍高度依賴遴選優(yōu)質“外部管理人”。根據各家理財公司2025年上半年理財業(yè)務報告,32家理財公司穿透前的權益類資產投資規(guī)模僅為550多億元,與穿透后的規(guī)模相差超十倍。

業(yè)內人士解釋稱,這意味著理財公司通過內部團隊進行個股直投或直接購買公募基金的比例依然有限,其參與權益市場的主要途徑是委托投資,即理財公司通過購買基金公司、保險資管等機構發(fā)行的專戶產品,將資金委托給這些機構進行權益投資。

不過,理財公司對直接投資的探索力度正在加大。業(yè)內人士表示,三季度以來理財公司的權益配置策略更趨積極,通過直接投資個股與配置公募基金參與權益市場的力度顯著增強。

“隨著投研能力的持續(xù)增強,理財公司在個股直投的深度與廣度上有望實現雙向拓展,直接投資的比例預計將逐步提高?!北本┮晃焕碡敼就堆腥耸勘硎?,“三季度前,理財公司對直接投資股票仍持謹慎態(tài)度,一些公司通過定增、打新、對沖等方式參與權益市場。隨著市場情緒回暖,三季度以來理財公司直接參與二級市場交易的意愿明顯增強,同時加大了對公募基金的配置力度,例如固收類理財產品加大了對二級債基的配置力度,因二級債基可投資股票。”

業(yè)內人士介紹,由于多數理財公司權益投研能力尚處于起步階段,一定程度上束縛了銀行理財開展權益投資的步伐。與權益投資匹配的激勵機制缺乏、銀行理財權益配置占比低導致權益投研人員業(yè)績難以有效體現,權益投研人員薪酬向上彈性不足,同時銀行理財權益容錯空間較公募基金明顯不足,直接導致銀行理財難以留住權益投研人才。未來,需要有針對性地補齊短板。

“我們正在加大權益投資布局力度,一方面加快團隊和能力建設,從保險資管等機構引入優(yōu)秀權益投資人才;另一方面調整內部機制,逐步建立與權益投資相匹配的激勵機制?!币晃焕碡敼靖吖鼙硎尽?/p>

來源: 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