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代寫是對學術精神的公然褻瀆

2025-10-13 20:51:37 作者:梁勇

近期,有個別企業(yè),公開大肆招聘所謂“撰稿”人員,為有需求的群體有償代寫。只要付費,就能批量生產(chǎn)假文章、假論文,甚至形成了一條灰色生意鏈條。

論文分為哪幾部分-百度經(jīng)驗

代寫機構宣稱的專業(yè)人士代寫,實為外行,通過剽竊和使用AI軟件短時間批量生產(chǎn),同一寫手竟然完成了從“法學”“學前教育”到“計算機應用與技術”等多個毫不相關學科的論文。在社交平臺、二手交易平臺,有網(wǎng)店客服稱,他們代寫的論文通過率非常高,論文報價根據(jù)不同學歷、不同專業(yè),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只要錢到位,文章就能發(fā)表”。

常言道,板凳要坐十年冷。學術研究是艱苦而持久的探索,從來不存在也不允許走所謂的捷徑。論文作為學術研究成果,如果能夠被代寫,并且能通過流水線快速生產(chǎn),則論文所蘊含的學術精神及學術價值便蕩然無存。論文代寫這條灰色產(chǎn)業(yè)鏈所摧毀和褻瀆的,是支撐學術大廈的學術精神和學術尊嚴。

學術研究必須建立在專業(yè)性之上,這就要求研究者經(jīng)過長期系統(tǒng)的訓練,形成扎實的學科知識體系與嚴謹?shù)难芯糠椒ā膱蟮揽?,代寫“槍手”很多是外行,居然能做到各個領域的論文能“通吃”,這是對學術專業(yè)性的輕慢和莫大諷刺。

論文代寫毫無疑問會扼殺學術創(chuàng)造性。學術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造新知識、提出新見解,其過程離不開研究者對材料的獨立審視與思辨。然而,論文代寫機構依賴AI和資料庫進行填空式的快速寫作,所生產(chǎn)的論文本質(zhì)上是已有信息的重組、模仿與剽竊,是毫無洞見的學術贗品。當充滿智力挑戰(zhàn)的創(chuàng)造過程,被降格為規(guī)避論文查重的技術操作,創(chuàng)造性作為學術進步的根本動力便已被釜底抽薪。

論文代寫在網(wǎng)上頗有市場,是有人越來越急功近利,這是對學術研究去功利性的背叛。學術研究是探索真理的崇高事業(yè),不是牟取個人名利的工具。這就要求研究者要有耐住寂寞和抵擋誘惑的定力。而代寫這條灰色產(chǎn)業(yè)鏈的供需兩端,皆被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所支配:需求方企圖繞過艱苦的探索過程,用代寫的論文直接兌換一紙文憑或職稱;供給方則迎合需求投機取巧攫取不當利益,使學術探索徹底淪為利益交換的工具,腐蝕了學術研究去功利性的神圣本質(zhì)。

論文代寫會消解學術探索性。學術需要不斷探索,在反復試錯中擁抱成功。探索的過程是充滿艱辛的,其結果具有不確定性。而代寫服務所承諾的“包通過”“包發(fā)表”,則用金錢贖買了探索路上的所有挫折與求索,使學者和學生淪為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學術消費者,從根本上瓦解了學術作為探索事業(yè)的價值根基。

論文代寫在摧毀學術誠信。誠信是學術研究的第一原則。論文代寫對需求者來說是嚴重的學術不端,對代寫者而言是公然的學術造假,危害甚大。當失信者通過代寫的論文輕松獲取學位與資源,而恪守學術誠信者反而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時,“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huán)便由此形成,最終將侵蝕整個學術生態(tài)的公信力。

論文代寫嚴格意義上說,是在制造學術垃圾,對學術研究毫無貢獻。每一位曾為某個問題苦思冥想、為某個數(shù)據(jù)反復驗證、最終體會到豁然開朗喜悅的研究者,都會對論文代寫這種行為感到深深的悲哀與憤怒。應該從嚴查處打擊這一現(xiàn)象。遏制論文代寫,需要加強外部監(jiān)管,改革學術評價機制和加強學術道德教育,讓學人保持對學術研究的敬畏之心,重拾那份非功利的、對追求真理的純凈的好奇與堅守。

來源:紅網(wǎng)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