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良率回升,廣州農商行再次出手剝離大額信貸資產。10月9日,廣州農商行發(fā)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已批準一項潛在非常重大出售事項——擬轉讓合計約189.28億元的債權資產。本次交易的初步最低代價總額預計約122億元,扣除資產減值準備等較出售資產賬面價值輕微溢價0.68億元。
結合此前公告,自2023年以來,廣州農商行已經連續(xù)3年甩賣百億資產,且集中為對公貸款。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合計142.19億元,不良率1.98%,較去年末上升0.3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達510.9億元,較去年末增加190.2億元。
再甩賣近200億債權,出售資產持續(xù)虧損
據公告,截至2025年6月末,廣州農商行本次出售的信貸資產包規(guī)模為189.28億元,其中本金149.78億元(賬面價值121.32億元),利息38.97億元,另含代墊司法費用0.51億元,違約金0.02億元。
數據顯示,此次出售的資產近年來表現不佳,處于持續(xù)虧損狀態(tài)。2023財年及2024財年,該資產稅前分別凈虧損5.09億元、10.6億元,稅后分別凈虧損3.81億元、7.95億元。本次交易初步最低對價122億元較賬面價值溢價0.68億元。
廣州農商行指出,此次出售事項的募集資金擬用于該行之一般性運營資金,出售資產轉讓后將有效降低該行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計提額、提升效益水平。
從行業(yè)分布看,此次轉讓的信貸資產集中在對公領域。其中,截至2025年6月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貸款占比最高,達38.78%,涉及本金余額58.08億元;房地產業(yè)貸款占比20.46%,本金余額30.64億元;批發(fā)和零售業(yè)貸款占比16.27%,本金余額24.37億元。
上述三大行業(yè)合計占到全部出售貸款本金余額的75%以上,構成了此次轉讓資產的主要部分。此外,住宿和餐飲業(yè),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yè)出售貸款本金同樣超10億元。

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廣州農商行對公不良貸款余額73.68億元,不良率為1.69%,較去年末上升0.14個百分點。其中,批發(fā)和零售業(y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農林牧漁業(yè)不良貸款余額居前三,分別為25.56億元、10.67億元、8.39億元,不良率分別為4.48%、0.87%、9.56%。
不良率回升,風險化解求突破
梳理廣州農商行近年資產處置動作,如果此次交易完成,廣州農商行3年內累計出售的對公信貸資產將超400億元。
據公告,2024年12月,廣州農商行以99.93億元向廣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售145.92億元的債權資產,其中包含房地產業(yè)貸款本金余額114.66億元,批發(fā)零售業(yè)貸款本金余額3.95億元;2023年12月,該行以94.67億元向105個買家出售賬面價值為121.05億元(截至2022年末)的資產包,這些資產主要包括對公貸款及金融投資類資產,其中所轉讓的貸款本金余額達149.9億元。
這一密集處置動作,與該行持續(xù)承壓的資產質量密切相關。截至2025年6月末,廣州農商行不良貸款率升至1.98%,較2024年末反彈0.32個百分點;據企業(yè)預警通數據,該行不良率顯著高于重慶農商行(1.17%)、上海農商行(0.97%)、北京農商行(1.14%)三家頭部農商行。
更引人關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末,廣州農商行逾期貸款達510.9億元,較去年末增加190.2億元;逾期貸款占總貸款7.12%,較上年末增加2.67個百分點。
2025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收80.4億元,同比增長9.4%;凈利潤15.1億元,同比減少11.2%,其中不良資產減值損失對利潤侵蝕明顯,折射出盈利與資產質量的錯配。
連續(xù)超百億資產轉讓意味著廣州農商行經營重心轉向“提質增效”。在該行2025年年中工作會議中,廣州農商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鄧曉云作了題為《聚焦特色穩(wěn)增長 深耕中小提效能 以攻堅之勢推動全行經營提質增效》的經營工作專題講話。她指出,下階段該行經營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在風險化解上求突破,推動資產質量加速改善。
廣州農商行的百億資產轉讓,是中小銀行在逆周期中主動“刮骨療毒”的縮影。通過剝離虧損資產、置換資產流動性,該行可短期內降低不良率、減少撥備計提,試圖為長期穩(wěn)健發(fā)展鋪路。另一方面,化解風險僅是第一步,如何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重塑信貸結構、提升內生盈利能力,將是其下一步考驗。
來源:南都·灣財社 黃順威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