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高價開鎖費“刺痛”消費者

2025-08-28 15:33:25 作者:木須蟲

近日,上海市一名獨居女士深夜遇高價套路開鎖陷阱,該女士在某線上平臺下單頁面顯示25元開鎖換鎖服務后,兩名開鎖師傅以無法破解為由,將門鎖強行拆除,隨后安裝高價新鎖,并索取費用2000余元。

拒絕遠程開鎖更安全 360安全指紋鎖試用測評_智能_環(huán)球網(wǎng)

高價開鎖時常見諸報端,而這次“從25元變2000多元”,又一次撕開了“開鎖刺客”的冰山一角——以“明碼標價”為掩護,利用信息差與心理脅迫編織陷阱,將應急服務異化為趁火打劫的“利器”,具有一定普遍性,上海12345數(shù)據(jù)顯示,僅8月就有多起類似投訴。

亂象背后,平臺失責難辭其咎。比如部分平臺僅審核營業(yè)執(zhí)照,對開鎖行業(yè)必備的特種行業(yè)許可證視若無睹;價格體系更如脫韁野馬,有的夜間開鎖服務費竟能暴漲至日常10倍以上。有律師指出,“××元起”的標價方式已涉嫌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jīng)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規(guī)定。遺憾的是,當前相關法規(guī)尚未明確、仍留有空白,這才讓“開鎖刺客”們有了可乘之機。

要根治這一頑疾,須構建雙重防線。在制度上,必須盡快建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出臺行業(yè)規(guī)范,對開鎖服務流程和收費標準進行明確,如平臺應強制商家在訂單頁公示最高限價,杜絕拆項收費;在監(jiān)管上,在建立全覆蓋監(jiān)管體系的同時,落實好“特殊備案”,如相關監(jiān)管部門可推行開鎖師傅電子檔案,讓服務全程可追溯。此外,可探索設立“開鎖保險”等兜底機制,比如由平臺先行賠付再向違規(guī)商家追責,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開鎖本應是雪中送炭的便民服務,絕非少數(shù)人乘人之危的斂財工具。期待多方合力,將“開鎖刺客”趕出市場,別讓高價開鎖費“刺痛”消費者。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木須蟲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