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主要伙伴“極限施壓”能否奏效?

2025-07-22 10:46:43

近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發(fā)出兩封關稅威脅信函,稱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分別征收30%關稅。截至7月15日,特朗普已對24個國家和27個歐盟成員國下了“最后通牒”,威脅如果不能盡快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就將自8月1日起面臨高額關稅。

對此,美國《紐約時報》稱,特朗普寫給歐盟和墨西哥的信尤其值得關注,“它們標志著(美方舉措的)重大升級,矛頭直指美國最親密、最關鍵的兩個貿易伙伴”。

美國對主要伙伴的“極限施壓”能否奏效?美國自身又將遭遇怎樣反噬?本報采訪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楊子榮與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嚴少華,對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意圖與影響進行解讀。

美國為何又向伙伴“開刀”?

巨額財政赤字的壓力之下,美國政府將關稅視作彌補財政缺口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談判進展遲緩,美方耐心、信心都受到影響。

【觀察】

7月12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fā)布致墨西哥和歐盟的信件,宣布自8月1日起,美國將對來自墨西哥和歐盟的輸美產品分別征收30%的關稅。特朗普在信中表示,如果墨西哥在打擊販毒集團、阻止芬太尼流入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或歐盟愿意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取消關稅、非關稅政策及其他貿易壁壘,美國或將考慮對關稅政策作出相應調整。

【解讀】

楊子榮:美國政府本輪加征關稅與其面臨的巨額財政赤字壓力關系密切。美國國會眾議院于7月上旬表決通過“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分析,僅該法案中的延長減稅措施在未來10年就將帶來超過4.5萬億美元支出成本;同時,參議院版本法案在未來10年將使美國赤字增加近3.3萬億美元,美國債務上限也將提高5萬億美元。

巨額財政赤字的壓力之下,美國政府將關稅視作彌補財政缺口的一個重要手段。歐盟與墨西哥是美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因此美國政府傾向對這兩個貿易伙伴維持較高的關稅稅率。

嚴少華:美國政府在當前這個時間點宣布對歐盟、墨西哥加征關稅,除了希望解決與這兩個關鍵貿易伙伴存在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此前談判進展緩慢,未達到美方預期。在4月2日宣布實施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之后,美國政府設置了90天的緩沖期。然而,緩沖期結束后,美國與其他貿易伙伴的談判依然進展遲緩,這使美方的耐心和信心都受到影響。為此,美國政府沿用極限施壓策略,試圖通過加大關稅壓力,迫使歐盟與墨西哥作出妥協,以為其自身爭取更大利益。

歐盟、墨西哥將如何“接招”?

歐盟采取“兩手準備”的策略,一方面努力推進與美貿易談判,另一方面制定多層次、分階段的反制手段。墨西哥可能在美國關心的芬太尼、非法移民等問題上作出管控。

【觀察】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發(fā)表聲明稱,歐盟始終致力于通過談判解決與美國之間的分歧。歐盟仍然準備繼續(xù)努力,在8月1日前與美國達成協議。與此同時,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歐盟的利益,包括在必要時采取相稱的反制措施。同時,歐盟也將繼續(xù)深化全球伙伴關系,堅定地以基于規(guī)則的國際貿易原則為基礎。

墨西哥外交部和經濟部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鑒于美國宣布自8月1日起對墨西哥輸美產品征收30%的新關稅,墨西哥政府認為這是“不公平待遇”,墨西哥已開始與美國進行談判,以保護邊境企業(yè)和就業(yè)。同時,自7月11日起,墨西哥代表團成立了“常設雙邊工作組”,以解決與美國相關的安全、移民和經濟問題。

【解讀】

楊子榮:面對美國政府加征關稅的威脅,墨西哥因其在經貿、安全等領域均與美國聯系緊密,故而選擇空間相對有限。下一步,墨西哥可能會在芬太尼和非法移民的問題上作出象征性管控,以回應美國政府提出的訴求。此外,不排除墨西哥或在美墨加協定框架內作出更多讓步。

相較而言,歐盟的應對策略更多,具體包括三方面:一是在官方表態(tài)上呈現相對溫和姿態(tài),并在對美貿易領域作出優(yōu)先讓步,如增加對美國農產品的采購、降低對美進口商品的關稅;二是對美國部分關鍵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進行反制,形成一定的威懾力;三是積極推動“去美國化”貿易戰(zhàn)略,與加拿大以及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區(qū)的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系,促進貿易關系多元化。

嚴少華:對于美國的關稅政策,歐盟一直采取“兩手準備”的策略:一方面,歐盟希望通過最大努力,與美國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談判結果,以避免貿易摩擦升級;另一方面,歐盟也制定了一套多層次、分階段的反制手段。日前,歐盟委員會表示,如果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失敗,歐盟準備對價值720億歐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征收額外反制關稅。此外,如果貿易摩擦加劇,歐盟還可能通過限制美國科技公司在歐洲的執(zhí)照審批、公共合同獲取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權益進行反擊。

美國與伙伴關系將受怎樣影響?

美國的反復無常促使其主要伙伴采取“去美國化”的策略,開始加強與其他區(qū)域的合作,試圖重塑一個不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版圖,以此降低在經貿領域的對美依賴。

【觀察】

德國《商報》近日刊文稱,美國政府升級關稅爭端,將加劇全球貿易沖突,不僅損害美國與貿易伙伴的關系,也動搖投資者信心。

“美國貿易伙伴想重新繪制不包括美國的世界貿易版圖。”《紐約時報》日前報道稱,美國貿易伙伴之間正加強聯系,為一個越來越少地圍繞美國的全球貿易體系奠定基礎。歐盟正試圖與加拿大、南非及南美洲和亞洲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系,并與英國恢復友好關系。加拿大正向東南亞國家靠近,巴西和墨西哥努力加深雙邊關系。

【解讀】

嚴少華:歐盟方面多次強調,捍衛(wèi)以世貿組織為核心、基于規(guī)則、非歧視、開放、公平、包容、平等和透明的貿易體系。美國政府采取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對多邊貿易體制造成嚴重破壞,也將動搖美歐經貿關系的基礎。在美歐關系中,經貿與安全是兩個緊密相關的領域。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給美歐關系帶來的沖擊,不僅限于經貿領域,還將對雙邊政治、安全關系產生深遠影響。

楊子榮: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體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球貿易體系的穩(wěn)定性遭到沖擊;二是美國政府政策的反復無常削弱了歐盟等貿易伙伴對美國的信任;三是美國的一些貿易伙伴開始加強與其他區(qū)域的合作,試圖重塑一個不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版圖,以此降低在經貿領域對美國的依賴。目前,美國既想維持美元霸權,又想推動制造業(yè)回流、縮減貿易逆差,這種政策上的矛盾性促使其貿易伙伴采取“去美國化”的策略,重構更加獨立、多元的貿易體系。

美國能否躲過關稅“回旋鏢”?

美國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削弱了投資者信心,影響制造業(yè)回流的可持續(xù)性。關稅政策對美產生的反噬作用主要表現在進口成本增加、通脹壓力加劇、經濟增速放緩等。

【觀察】

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7月15日公布數據顯示,美國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7%,高于市場預期,為2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數據顯示,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美國6月核心通脹率同比增長2.9%。多名分析師認為,如果美國政府近期對多個貿易伙伴加征關稅的威脅付諸實施,美國下半年通脹形勢或因“關稅效應”更加嚴峻。

【解讀】

嚴少華: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已對美國國內市場造成沖擊,尤其是推高企業(yè)生產成本。雖然關稅政策的目的之一是推動制造業(yè)回流,但實際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短期來看,部分投資者為了規(guī)避關稅,或選擇在美設廠。但長期來看,投資者更看重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美國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削弱了投資者信心,不利于營造穩(wěn)定的營商環(huán)境,進而影響制造業(yè)回流的可持續(xù)性。

此外,美國對其自身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地位及其關稅政策的有效性和影響力有所高估。根據歐盟智庫的一份研究報告,在不同情境下,無論是達成協議、單方面接受關稅,還是雙方互征關稅,關稅對美國GDP的沖擊均大于歐盟所受影響,因為美國同時對數十個國家發(fā)起貿易戰(zhàn),而歐盟通過積極拓展多元貿易伙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與美國貿易摩擦產生的負面影響。

楊子榮: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反噬作用主要表現在進口成本增加、通脹壓力加劇、經濟增速放緩等方面。在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實施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之后,美國出現股市、債市和外匯市場“三殺”,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下挫,但通脹率尚未顯著上升,這主要是因為關稅政策的影響存在一定滯后性,美國零售商所持庫存能夠滿足消費者短期需求。然而隨著庫存消耗,關稅對美國進口成本的影響逐步顯現,這將推高美國國內通脹水平。

美國通脹上升的幅度和持續(xù)時間取決于關稅水平及加征方式。據測算,如果美國對全球加征10%關稅,通脹可能上升約1個百分點,尚屬可控;若加征關稅稅率達到20%或更高,整體通脹率可能超過5%,這將超出普通民眾的承受能力。此外,美國政府驅逐非法移民造成的勞動力缺口也將推高用工成本,進一步加劇核心通脹。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嚴 瑜 郭鈺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