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變量影響美聯儲政策走向

2025-03-21 10:30:10 作者:孫昌岳

20250321092836933-87-2c24d.jpg

當地時間3月19日,美聯儲在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后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qū)間維持在4.25%至4.50%之間。這是自1月底會議以來,美聯儲再次決定維持利率不變。

此次美聯儲“按兵不動”,與市場預期保持一致。不過,其政策聲明和經濟預測的微妙調整另有深意。在本次議息聲明中,美聯儲刪除了“實現就業(yè)和通脹目標的風險大致平衡”的表述,轉而強調“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這一變化指向當前美國經濟的復雜矛盾。一方面,勞動力市場仍顯韌性,2月份非農部門就業(yè)人數增加15.1萬人,失業(yè)率穩(wěn)定在4.1%的低位。

另一方面,經濟增速預期被大幅下調。美聯儲當天發(fā)布的最新一期經濟前景預期顯示,美聯儲官員對今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預測中值為1.7%,低于去年12月預測的2.1%。同時,以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衡量的通脹預測中值為2.7%,高于去年12月預測的2.5%。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通脹預測中值為2.8%,也高于去年12月預測的2.5%。

這種“低增長+高通脹”的組合,映射出美國經濟正面臨三重挑戰(zhàn)。首先是美國新一屆政府加征關稅政策推高輸入性通脹,據測算,關稅可能將核心通脹率推高0.3個百分點。其次是制造業(yè)回流政策加劇勞動力成本矛盾,名義工資增速超過通脹水平,企業(yè)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政策驅動的產業(yè)鏈重構反而推高生產成本。最后是財政刺激退坡后的增長乏力,消費者支出增速從2024年四季度的3.2%放緩至當前的1.9%,顯示內生動力不足,經濟對政策支持的依賴度上升。

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當被問及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一些預測者已略微上調衰退的可能性,但衰退風險“仍然處于相對溫和的水平”。他還表示,美國政府正在貿易、移民、財政政策和政府監(jiān)管4個不同領域進行重大政策改變,這將對經濟和貨幣政策走向產生重要影響。不過,這些政策變化及其對經濟前景影響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

鮑威爾承認此次議息會議上調高通脹預期,有部分原因源自關稅,同時他也表示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將是暫時的。這是2021年以后,時隔4年美聯儲再度提及“通脹暫時性”表述。正如鮑威爾所說,如果高通脹自行消退而無需采取行動,那么或許可以暫時忽略它(不將其納入考量),這屬于暫時性通脹,而非持續(xù)性通脹。但這也意味著,美聯儲可能將推遲通脹回歸2%目標的時間表。

這番偏“鴿派”的表態(tài)提振了市場情緒。美國三大股指當天高開高走,并在議息聲明發(fā)布之后漲幅擴大,截至收盤,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41%,道指上漲0.92%,標普500指數上漲1.08%。國際金價在站上3000美元/盎司后續(xù)刷新高,在議息聲明發(fā)布之后,紐約黃金小幅拉升,一度漲至3061.6美元/盎司,現貨黃金倫敦金漲至3047.2美元/盎司。國際油價也小幅上漲,布倫特原油收于每桶71美元附近。不過,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決策并不滿意。他19日在社交媒體上敦促美聯儲降息,承認關稅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影響,需要美聯儲“做正確的事”。

此外,美聯儲在本次聲明中宣布放緩縮表,令市場頗感意外。自4月1日起,美國國債月度贖回上限將從250億美元降至50億美元,縮表速度放緩幅度超出市場預期。

這一決策看似技術性調整,實則暗含三重考量。其一,緩解美債市場流動性壓力。當前,美國政府債務規(guī)模已突破36萬億美元,財政部季度再融資規(guī)模持續(xù)攀升。美聯儲通過減少國債拋售,可降低長端利率上行壓力,為財政擴張創(chuàng)造空間。其二,預留政策工具箱彈性。放緩縮表相當于“隱性寬松”,既能避免直接降息引發(fā)的市場過度反應,又可通過壓低期限溢價為未來政策轉向鋪墊。其三,應對地緣政治沖擊。面對4月2日即將到來的關稅政策審查,此舉可提前對沖可能引發(fā)的市場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理事沃勒成為放緩縮表的唯一反對者,其主張維持原有縮表節(jié)奏,反映出決策層對通脹風險的分歧。正如沃勒此前強調,“當前缺乏支持降息的通脹數據”,且需更多時間評估關稅政策的傳導效應。這種矛盾恰恰凸顯出美聯儲的困境:在通脹黏性與經濟放緩的雙向風險中,任何政策調整都需要在“鋼絲”上尋求平衡。

對于本次議息會議,市場最關切的問題仍然是降息前景。繼美聯儲1月議息會議以來,美國經濟出現更多疲軟跡象,且標普500指數更是出現了10%的調整,市場希望美聯儲能夠考慮更及時、果斷地降息。但有分析認為,美聯儲在未來數月可能都會“按兵不動”,主要原因在于美國新一屆政府加征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美聯儲本月最新發(fā)布的經濟形勢調查報告顯示,多數轄區(qū)預計加征進口關稅將迫使企業(yè)提高產品價格。據芝商所美聯儲觀察工具最新預測,美聯儲到今年底累計降息兩次的概率僅為33.8%。

短期看,本次議息會議雖能夠提振市場情緒,但美股回調風險仍然偏高。當前,美國經濟數據出現分化,軟數據如消費者信心等出現明顯放緩,但非農、工業(yè)、家庭收支等硬數據仍存在韌性。隨著關稅、限制移民以及政府裁員等政策的影響,后續(xù)美國硬數據可能會逐漸放緩,美股可能繼續(xù)下跌。

展望未來,美聯儲政策走向將取決于三大變量:一是通脹黏性持續(xù)時間,若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持續(xù)高于2.5%,可能迫使美聯儲推遲降息;二是勞動力市場韌性閾值,失業(yè)率突破4.5%或成為政策轉向關鍵指標;三是地緣政治沖擊強度,4月關稅審查可能引發(fā)市場超調風險。美聯儲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全球金融市場的神經。對于新興市場來說,只有強化宏觀政策協同,通過國際協調機制對沖外部沖擊,才能在變局中筑牢金融安全防線。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