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股市和投資的最新思考

2024-06-14 10:23:46

中美兩國的經濟領先指標

美國是半導體周期,過去一年持續(xù)領先,未來或持續(xù),因為現在沒有公司能夠挑戰(zhàn)英偉達。

中國經濟的領先指標是房地產,目前房地產銷售仍在從歷史低位(歷史第二低點)復蘇,多番政策出臺,未來能否轉化為發(fā)展動力,拭目以待。

2006年以來到2023年中美兩國的領先指標趨勢基本趨同,同時美國企業(yè)的盈利周期和中國經濟強相關,中國商品PPI和美國CPI相關(疫情期間美國貨幣超發(fā)后,趨勢背離,但2024年又開始趨同)。

2018年貿易戰(zhàn)以來,雖然日本、加拿大部分替代了中國,但中國仍然位列美國進口商品來源的前三位,從總量上看美國進口中國的貨物越來越多。

墨西哥、越南、印度都是中國制造外溢的結果,結果是繞道出口美國。雖然中美有各種競爭撕裂,但聯系并沒有中斷,從經濟角度看,中美無法立刻全面脫鉤。

中國股市定價因素

目前中國股市的資產定價主要是基本面以外的因素。俄烏戰(zhàn)爭以后,國外基金為防止俄劇重演無法持有中國資產引起拋售行為。目前能夠看到的情況是24年以來,資本外流降速,恒指回暖并跑贏全球主要股指。

H股大部分公司為中國企業(yè),中國公司的收益以RMB定價,匯率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股價走勢。

工業(yè)金屬持續(xù)強勢

中國基本面的邊際好轉、中國的機會可能并沒有表現在股票的強勢上,而是表現在與中國相關的資產上,比如中國制造業(yè)基本面修復需要的銅、鋁、鎳等工業(yè)金屬;

中國人民的300萬億存款需要尋找投資渠道。除了房地產,因為風險偏好,人們也不太愿意購買股票,轉而購買了很多債券、黃金和白銀。

均值回歸需要催化助力

下游減去上游,零售減去批發(fā),體現的是中國生產商的利潤。現在上游一直處于通縮階段,所以下游減去上游后中國的利潤周期是向上的。理論上來說,現在基本面在修復,因此成長的板塊和周期性的板塊應該有一波很強的修復行情。事實上,成長和周期板塊的表現遠遠落后于價值和防御板塊,這與歷史規(guī)律不太吻合。市場存在太多的均值不回歸,但均值回歸需要一些催化劑。

流動性正在改善

對流動性比較敏感的指標(如集運費用、比特幣等)趨勢性走強,顯示流動性正在改善。

中國基本面邊際向好

進口和服務業(yè)指數回暖。土地收入下降趨勢收斂。但二手房價格下降趨勢尚未止步。

中國資產進入到基本面回歸的趨勢,會有更加健康的表現。

股票市場是邊際定價,現在零售、銷售、進出口、土地收入等先行指標都出現了變化,邊際向好,所以未來應該更加樂觀。

來源:市場資訊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