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2日,首屆東南亞孔子學院國際學術(shù)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省成功舉辦。此次會議由印度尼西亞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和伽內(nèi)什師范大學巴陵康孔子學院聯(lián)合舉辦,會議主題為“數(shù)字智能時代中國—東南亞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文教育本土化、國際化與現(xiàn)代化”,線上線下共30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代表合影。印尼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開幕式上,三一一大學副校長艾哈邁德·尤努斯教授和伽內(nèi)什師范大學副校長格德·拉斯本·丹特斯教授分別為大會致開幕詞和歡迎詞,肯定了此次聯(lián)合辦會的意義,并表達了未來深度合作的意愿。
本屆會議共設(shè)“中文教學與研究”“本土教材與教法”和“中國-東南亞文化”三個分論壇,邀請了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的19位資深專家做主旨演講,各位專家結(jié)合各自研究領(lǐng)域,圍繞“數(shù)智時代中文教育的本土化、國際化和現(xiàn)代化”這一主題,對國際中文教育和文化交流互鑒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此外,線上線下的39位青年學者進行了分組報告,大會特邀暨南大學邵宜教授、巴陵康孔子學院朱敏霞副教授、馬來西亞瑪拉工藝大學葉俊杰博士擔任點評專家。會議根據(jù)專家點評選出的優(yōu)秀論文將在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國際期刊《MANARINABLE》上擇期發(fā)表。
來自泰國清邁大學孔子學院、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馬來西亞瑪拉工藝大學孔子學院等6位中外方院長主持會議。
會議為國際中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深度對話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青年學者大都來自東南亞各國中文教學一線,報告內(nèi)容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當前各國中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而主旨專家的報告高屋建瓴,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學理上的指導及應用上的啟示。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得到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和巴陵康孔子學院的中外方合作院校中國西華大學、信陽師范大學和印度尼西亞三一一大學、伽內(nèi)什師范大學的大力支持,這是多校合作開展學術(shù)活動的全新嘗試,為未來的多方位、深層次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來源:人民網(wǎng)-國際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