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兩家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A股市場退市機制逐漸發(fā)揮作用

2024-03-22 15:19:11

*ST新海 和 *ST博天 兩家公司被強制退市均是因為存在重大財務造假。

*ST新海2016年至2018年歸母凈利潤均為負值,2019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也為負值,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ST博天虛增營業(yè)收入和利潤,披露的2020年及2021年資產負債表連續(xù)2年均存在虛假記載,虛假記載金額合計達到5億元以上,且超過該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凈資產合計金額的50%。上述情形已觸及上市規(guī)則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近日,在*ST新海成為年內首家因重大違法而鎖定強制退市的公司后,*ST博天緊隨其后,發(fā)布了相關公告,成為年內第二家因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公司。

退市制度改革以來,A股市場退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在近年來的眾多退市公司中,有不少案件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隨著A股多元化退市渠道的不斷暢通,或將看到更多A股退市案例,“能上能下”“有進有退”的資本市場優(yōu)勝劣汰新生態(tài)也在不斷優(yōu)化。

兩家公司重大違法退市

3月18日和3月19日,*ST新海和*ST博天分別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交易所下發(fā)的終止上市的決定,成為年內第一和第二家因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公司。*ST新海和*ST博天兩家公司被強制退市均是因為存在重大財務造假。其中,*ST新海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ST博天2017年至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具體來看,*ST新海通過參與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huán)業(yè)務虛增銷售收入、利潤,導致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及2019年半年度報告虛假記載。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的事實及*ST新海已披露的年度報告,*ST新海2016年至2018年歸母凈利潤均為負值,2019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也為負值,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于3月2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4月17日。

根據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ST博天虛增營業(yè)收入和利潤,披露的2020年及2021年資產負債表連續(xù)2年均存在虛假記載,虛假記載金額合計達到5億元以上,且超過該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凈資產合計金額的50%。上述情形已觸及上市規(guī)則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自3月27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4月18日。

今年以來,A股市場退市消息頻頻。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 ST貴人 、*ST新海、*ST博天、*ST華儀、ST鴻達、*ST愛迪、*ST泛海和*ST柏龍等公司股票鎖定退市或完成摘牌退市。其中,ST鴻達、*ST愛迪、*ST泛海、*ST柏龍、*ST華儀5家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數量為去年同期的5倍,都屬于交易類強制退市。

退市制度改革以來成績亮眼

近年來,A股退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與退市制度改革密切相關。

自2020年12月31日退市新規(guī)全面實施以來,截至2023年末,3年來,A股上市公司退市數量顯著增加。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0年的7年間,A股上市公司退市數量僅為65家,而2021年至2023年3年間,A股上市公司退市數量達到了111家。

具體來看,2021年退市突破20家。2022年退市數量飆升至46家,是2018年至2020年間退市數量總和的1.48倍,創(chuàng)下了A股有史以來退市的最高峰。2023年退市數量依舊保持高位,全年有45家上市公司退市。111家退市公司中,深主板有45家,滬主板有43家, 創(chuàng)業(yè)板 有18家,北交所有3家,科創(chuàng)板有2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幾年來A股上市公司退市案例中,不少公司的退市風波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其中,2023年科創(chuàng)板2家因欺詐發(fā)行而退市的澤達易盛、紫晶存儲在市場上引起不小的轟動。

澤達易盛在《招股說明書》中通過簽訂虛假合同、開展虛假業(yè)務等方式,虛增利潤和營業(yè)收入,未按規(guī)定如實披露關聯交易和股權代持情況,構成證券法規(guī)定的欺詐發(fā)行,并觸及欺詐發(fā)行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針對該案件啟動了特別代表人訴訟程序,成為繼康美藥業(yè)之后第二例啟用特別代表人訴訟程序的案件,該案后來成為國內首例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調解案。

此外,在紫晶存儲因欺詐發(fā)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案件中, 中信建投 證券與其他中介機構共同出資人民幣10億元設立紫晶存儲事件先行賠付專項基金,用于先行賠付適格投資者的投資損失,并申請適用證券期貨行政執(zhí)法當事人承諾制度。

繼續(xù)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在今年年初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證監(jiān)會上市司司長郭瑞明表示,證監(jiān)會將持續(xù)鞏固深化常態(tài)化退市機制,繼續(xù)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通過吸收合并等方式有效整合資源,推動完善破產重整制度。

事實上,退市制度改革以來,退市類型更為多元化,重大違法類、財務類、交易類等退市情形逐漸增多。結合證監(jiān)會此前介紹的情況來看,主要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面值退市顯著增多,去年面值退市的數量接近全部退市公司的一半;二是重大違法類退市增多,去年8家公司因達到重大違法標準進入退市程序。數據顯示,2022年,A股上市公司共退市46家,其中,財務類退市的高達39家,占2022年退市總數的84.78%,交易類退市的僅1家。2023年,A股上市公司共退市45家,其中財務類退市的20家、交易類退市的20家,分別占2023年度退市總數的44.44%。2023年度交易類退市的數量是2021年至2022年交易類退市總數的2.86倍。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多元化退市指標力促退市常態(tài)化,A股市場出清步伐正在顯著加快,退市機制逐漸發(fā)揮作用,市場優(yōu)勝劣汰功能進一步顯現,進一步保障了市場投資者的權益。

“預計今年強制退市公司數量繼續(xù)增加,退市結構更加多元?!蹦祥_大學金融發(fā)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以來,相關部門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A股出清常態(tài)化,更多類型的退市消息或將不斷出現。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