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二維碼成為“攔路碼”

2024-01-03 14:21:14 作者:陳奇

20240103094407177-1-1cbc7.jpg

“不掃碼,寸步難行?!北本┦衅焦葏^(qū)的王女士來電投訴二維碼問題:前幾天,她開車出某停車場,準備掃碼支付停車費時,因天氣寒冷,手機卡頓后突然自動關機。她本想用現(xiàn)金支付停車費,卻發(fā)現(xiàn)停車場只能掃碼繳費。于是,她不得不在車里等待了近10分鐘,等手機重新開機穩(wěn)定后才得以繳費離開。(1月1日《法治日報》)

在日常生活中,掃碼點餐、購物、停車繳費等移動支付方式,既方便了消費者,也降低了經(jīng)營者的人力成本。但隨之而來的強制關注、廣告推送、信息竊取等問題,也讓消費者在“掃碼”之后感到困擾。本該立足于“便捷快速”的二維碼,卻成了困擾消費者的“攔路碼”,這種歪曲變味的現(xiàn)象需要及時關注。

應該明確的是,技術本身并沒有對錯,關鍵在于使用它的人。只要商家能恪守法律底線與職業(yè)道德,掃碼支付自然是實現(xiàn)消費者與商家雙贏的法寶。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商家在掃碼和服務之間增加了一道程序,不關注微信公眾號、不授權商家獲取個人信息,就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甚至有的商家在獲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后,會用來進行后續(xù)的營銷和推廣活動。

這些小問題看似無關緊要,但在某些時刻也會造成大麻煩。且不說強制關注公眾號等霸王條款,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強制掃碼”也可能導致消費者信息被濫用或泄露。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群體而言,掃碼支付更是成了最大的不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像王女士這樣被二維碼所困擾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

針對這一系列掃碼支付亂象,我國早已出臺《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明文禁止強制掃碼等行為。去年11月,北京三中院就通報了一起強制掃碼典型案例,明確認定商家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并判商家賠償消費者5000元。與此同時,社會監(jiān)督力量也在不斷行動,一些地方的消協(xié)組織抵制“強制掃碼”,并通過發(fā)布倡議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掃碼關注”不應成為消費場景中的“單選題”,消費者、商家與監(jiān)管部門均需有所作為。消費者應該增強信息安全意識,面對強制掃碼和非法收集信息時積極維權。商家必須明確自身的規(guī)范和責任,把握好信息收集的度,并提供多種支付方式。監(jiān)管部門應形成常態(tài)化監(jiān)管機制,落實二維碼的使用識別標準,嚴厲懲處濫用掃碼支付的商家。

只有各方共同對“強制掃碼”說不,才能倒逼商家停止這種侵權行為,有力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希望各方能夠持續(xù)深化合作,從而帶動社會各界攜手共進,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安全、便捷、完善的消費環(huán)境。

(來源:紅網(wǎng))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