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突然降息10個基點,對股指、商品影響幾何?

2022-01-18 19:16:12

1月17日,人民銀行發(fā)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天開展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分別為2.85%、2.10%。“降息”后,7天逆回購利率降至2.1%,1年期MLF利率降至2.85%,這是自2020年3月調降7天逆回購利率和4月調降1年期MLF利率后的首次降低政策利率。

在政策利率調降影響下,本月(1月20日)新一輪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有望下降,尤其是近20個月均未發(fā)生變動的5年期LPR,與每一位購房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影響著購房者的房貸利率。

1月17日,滬指盤中維持強勢上揚走勢,深成指、創(chuàng)業(yè)板指均大幅拉升,漲幅超1.5%;兩市全日成交超1.1萬億元,北向資金盤中一度凈流入超30億元,尾盤有所回流。截至收盤,滬指漲0.58%,報3541.67點;深成指漲1.51%,報14363.57點;創(chuàng)業(yè)板指漲1.63%,報3170.41點。

“此次央行操作無論是操作規(guī)模還是利率的下調幅度,均略超市場預期,一方面從情緒上提振了股債市場,另一方面從估值角度推升了股債價格重心。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政策性降息對不同資產的影響程度存在明顯差異,這取決于降息所處的環(huán)境與背景。”中輝期貨宏觀研究員何慧說。

物產中大期貨宏觀高級分析師周之云告訴記者,MLF操作利率下調略超市場預期。從量上看,本周到期5000億元MLF,最終續(xù)作7000億元,是2020年12月以來的首次超額續(xù)作,顯示出央行呵護市場流動性,投放中長期資金,一方面是應對一月繳稅期資金面緊張的局勢,另一方面是應對年初信貸“開門紅”所對應的超儲消耗。

自從2021年12月中旬一年期LPR利率下調后,市場也對MLF利率的下調產生了憧憬。本次10個基點的下調也是超出市場認為的可能只有5個基點下調的預期。

對于此次央行“降息”,周之云認為,本周一公布的2021年12月經濟數據顯示房地產下行壓力仍較大,消費下滑也較為明顯,穩(wěn)增長的重要一塊是穩(wěn)地產,MLF利率的下調也為后期可能出現的5年期LPR利率下行打開了空間,但需要注意的是,地產的穩(wěn)僅僅是穩(wěn),房住不炒的大方向并未改變。2021年12月CPI和PPI雙雙回落,且兩者剪刀差收窄,未來物價回落或使CPI不會超過3%,即通脹對政策的掣肘有限。本次下調MLF利率打開了“降息”之路,參考同業(yè)存單利率價格,未來或至少有3次以上的“降息”空間(以每次10個基點來計算)。

這次“降息”對大類資產影響幾何?

“股指方面,年初以來,股指一直在回落,今年在寬信用疊加寬貨幣的預期下,股票市場本應是個牛市,但開年的表現反映出投資者對政策力度刺激不夠的預期,本次‘降息’增強了投資者信心,股指有望企穩(wěn)反彈。”周之云說。

債券市場的反映較為糾結,寬信用的效果要配合寬貨幣的力度,在目前信用未見氣色的情況下,唯有通過寬貨幣的行為來促進居民和企業(yè)加杠桿。上述受訪人士認為,寬貨幣的行為或對債市的影響更為有力,債市慢牛仍將延續(xù)。

“商品開年以來的表現遠遠強于股市和債市,商品投資者似乎對年后的經濟表現較為樂觀。”周之云說。

在何慧看來,貨幣寬松疊加經濟下行,是造成“債強股弱”格局的主要矛盾。此次“降息”對債市相對利好,貨幣政策的寬松程度將決定債券收益率的下行幅度;對股市則相對中性,估值層面利好,盈利層面仍將承壓,結構性行情為主;而商品交易的主要邏輯依舊是供需,一方面國內外供給沖擊出現緩解,另一方面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導致需求和預期走弱,新的市場供需平衡下,支撐商品價格上漲的動力減弱?! ?/p>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