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么能做到?這位日本導演有話說

2021-01-12 08:59:00

一位日本導演通過自己的視角,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后疫情時代》,將“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fā)展狀態(tài)”的中國,真實展示在世界面前,也希望把中國“后疫情時代”的經驗和力量分享給其他國家,引起巨大反響。

記者近日專訪了該片導演竹內亮。

記者:我們知道疫情還在全球肆虐,您為什么給片子取名《后疫情時代》,您想關注或表達的是什么?

竹內亮:我個人認為這個病毒是不可能短時間被滅掉的,以后一兩年還是要一邊防控疫情,一邊發(fā)展經濟,這個狀態(tài)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在我的概念里,中國已經開始“后疫情時代”了,所以我想把中國的經驗分享給日本和其他國家。日本現(xiàn)在也是一邊防控疫情,一邊做經濟恢復,但是兩邊都做得不好。

記者: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也對您這個片子表示贊賞。您在片中說了這句點睛之筆:“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是什么樣的感觸讓你做這種判斷?您覺得中國能夠同時做到一邊疫情防控,一邊經濟復蘇,原因是什么?

竹內亮:現(xiàn)在中國疫情控制得已經很好了,而美國、歐洲、日本都還差很遠。西方媒體和日本媒體的分析是一樣的,就是不管是防控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是中國政府強制性的措施。但是作為一個住在中國的外國人,我知道不是這樣,不都是由政府做的,我們老百姓、每一個人都做努力了。

記者:這個片子您從籌備到現(xiàn)在播出大概花了多長時間?

竹內亮:三個月。10月份準備,11月份開始拍,然后12月份一邊拍攝一邊剪輯。

記者:有多少人在幫您做這個事兒?

竹內亮:不是幫,是一起做。團隊做的,不是我一個人做的。團隊大概有十幾個人,我和現(xiàn)場執(zhí)行導演,還有三四個攝影師、剪輯師、宣傳、設計師等。

記者:腳本如何設計的?

竹內亮:我們沒有腳本。大概的主題有了,比如說今天要拍武漢的聯(lián)想工廠,但是具體要拍什么不定,然后去了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就拍。我們不擺拍,這樣會更快、更真實。我們要強調的是真實。

記者:紀錄片主題為什么選擇“逆勢爆發(fā)”?企業(yè)是如何選擇的?您甚至還深入到聯(lián)想武漢的工廠內部,拍攝他們的各個角落,請問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

竹內亮:前期調研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有疫情,很多企業(yè)其實增長得非??欤缓笾谱鹘M討論出來說片子主題就是“逆勢爆發(fā)”。然后我們就根據(jù)“逆勢爆發(fā)”這一主題,再去選企業(yè)。我們在微博上募集企業(yè),很多企業(yè)報了名,比如聯(lián)想就是他們的公關部看到募集信息來報名。我們進去沒有受到任何限制,什么都可以拍,他們也不看拍成什么樣。他們看過我以前拍的《南京抗疫現(xiàn)場》《好久不見,武漢》,對我們很信任??偠灾畧?zhí)行下來還是挺順利的,沒有什么困難。

記者:在深入這些工廠采訪拍攝的時候,您覺得有一些什么樣的感觸?

竹內亮:中國的防控措施做得非常細。比如,我們在武漢的聯(lián)想工廠拍攝,其實武漢已經沒有新感染者了,但他們還是繼續(xù)做下去,而且很細而且很嚴格。13000多人要每天換兩次口罩、測4次體溫。這聽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

記者:您在片子里也呈現(xiàn)了中國企業(yè)管理上、科技上的先進一面。但是眾所周知中國的一些高科技企業(yè)正遭受西方某些國家制裁。您認為互聯(lián)網的時代東西方的認知鴻溝仍然這么大的原因是什么?

竹內亮:其實中國的企業(yè)是沒有問題的,華為和抖音的問題不是企業(yè)的問題,是政治的問題。這個不僅是高科技的問題,還因為西方國家包括日本的媒體,帶著偏見去報道中國,所以產生了很大誤解。他們看有關中國的信息都懷疑,都戴著有色眼鏡來看。所以媒體也就造成了一個很不好的狀態(tài)。為什么這樣做呢?是為了收視率,黑中國的報道收視率比較高。他們帶著偏見、帶著誤解來去看中國,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記者:假如說我們要去彌補的話,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竹內亮:我經常說西方媒體太過于黑中國,而中國的媒體太過于夸自己,所以還是要客觀報道。我建議中國還要有能到達普通民眾的文化輸出,因為日本人不知道除了經濟和政治之外的中國信息,如果他們能知道更多中國的電影、明星、偶像、動畫片、時尚等,對中國的好感也肯定會增加。因為我也喜歡看中國的電影,我覺得真的蠻有意思的,但是大部分日本人不知道。

記者:您這個片子也在日本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比如說這個人有一個中國夫人,他可能被中國收買了,您怎么看待這種誤解?

竹內亮:我沒有夸中國,我覺得我是客觀的,我只是把感受到的想法說出來而已。對,有日本網友說:“竹內亮是中國政府的狗,中國政府的間諜。”但是無所謂,因為這些人也不看我的作品??催^我作品的人的反應基本上都是好的,基本上90%以上都是正能量的。在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首頁上也登了這個紀錄片的消息,觀眾的反應評論是“中國這么厲害”,或者“日本已經被中國超過了,所以我們日本人需要努力”等。不看作品就評論的就很惡意,“這個日本人是怎么樣?”“這個竹內亮收了中國政府的錢吧”。所以沒看這個作品的人我不理他就行了,我無所謂,不感興趣。

記者:這些負面聲音對您也不會有影響?

竹內亮:對。因為看片子就知道了,這個不是假的,而是很真實的,不是為了夸而去拍的。

記者:您在片子里強調了疫情催生了無人化快速發(fā)展,可能是未來趨勢。但是無人化也會造成大量的人失業(yè)。您覺得無人化未來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竹內亮:我個人的想法是未來有一部分工作無人化,還有新的工作出來。比如駕駛無人化,公交車司機的工作沒了,但是更早前沒有汽車的時代,本來(也)沒有這個工作。所以隨著高科技發(fā)展,肯定很多工作(要)被淘汰,但是同時(會)產生新的工作。人類的歷史就是這樣。

記者:您接下來還有拍攝計劃嗎?

竹內亮:下一個作品要拍長江。因為我在日本的時候一直給NHK(日本放送協(xié)會)拍紀錄片,10年前就拍過長江。10年前我從長江源頭青藏高原到上海拍下來,花了一年(時間)。2021年正好10年,我想再次去拍長江,通過一條河來展現(xiàn)中國10年的變化。我2013年從日本搬到中國,長江邊有很多我喜歡的城市,南京、武漢、重慶、上海都在長江邊。今年打算再走一次,拍長江邊的風土人情。

掃一掃分享本頁